賀蘇州凱特爾儀(yi) 器與(yu) 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達成長期合作夥(huo) 伴
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位於(yu) 北京西南郊的房山區,隸屬*公司,創建於(yu) 1950年,是個(ge) 核科學技術研究機構,是中國重要的核科學技術先導性、基礎性、前瞻性的綜合研究基地。
自建院以來,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為(wei) 中國核工業(ye) 的創建和發展,為(wei) “兩(liang) 彈一艇”過關(guan) ,為(wei) 中國國防建設、國民經濟建設、核科學技術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。
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擁有作為(wei) 中國跨進原子能時代標誌的座重水反應堆、台回旋加速器,被譽為(wei) “中國核工業(ye) 發祥地”、“中國核工業(ye) 的搖籃”、“中國核工業(ye) 的老母雞”。
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形成了核物理、核化學與(yu) 放射化學、反應堆工程技術、加速器技術、核電子與(yu) 探測技術、同位素技術、放射性計量、核保障技術、輻射防護技術等眾(zhong) 多學科,並研製了以同位素輻射技術為(wei) 主導的一批新技術和產(chan) 品。
賀蘇州凱特爾儀(yi) 器與(yu) 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達成長期合作夥(huo) 伴
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的前身是*近代物理研究所,1950年5月19日成立,初址為(wei) 北京東(dong) 黃城根甲42號。1953年,中科院決(jue) 定將*近代物理研究所更名為(wei) *物理所。1954年,遷址至當時的西北郊中關(guan) 村新物理大樓。1958年,二機部和中科院共同決(jue) 定更名為(wei) *原子能研究所,考慮到建設核科研設施的需要,*批準遷址至如今的地址,單位代號為(wei) “601廠”,1959年改為(wei) “401所”。1984年,核工業(ye) 部決(jue) 定更名為(wei) 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。
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下設6個(ge) 研究所:核物理研究所、反應堆工程研究設計所、放射化學研究所、同位素研究所、核技術應用研究所、輻射安全研究所,所下設研究室或中心;下設8個(ge) 工程技術和研究部:中國實驗快堆工程部、中國先進研究堆工程部、串列加速器升級工程部、放射性“三廢”設施治理工程部、核燃料後處理放化實驗設施工程部、中國核工業(ye) 科技館工程部、反應堆工程設計部、放射性計量測試部;另有原子高科股份有限公司、實驗工廠、電子儀(yi) 器廠、核電技術服務中心等20餘(yu) 個(ge) 產(chan) 業(ye) 實體(ti) ;
中國核數據中心、中國快堆研究中心、北京串列加速器核物理實驗室、同位素工程技術研究中心、國防工業(ye) 電離輻射計量一級站、核工業(ye) 核保障技術重點實驗室等設在這裏。
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現有職工3000餘(yu) 人,其中科研與(yu) 工程技術人員600餘(yu) 人,博士生導師110餘(yu) 名,兩(liang) 院院士4名。60餘(yu) 位兩(liang) 院院士曾在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工作。在獲得國wu院和*軍(jun) 委頒發的“兩(liang) 彈一星功勳獎章”的23位科技專(zhuan) 家中,於(yu) 敏、王淦昌、鄧稼先、朱光亞(ya) 、陳芳允、錢三強、彭桓武曾在原子能院工作。